父母恩情重难报备父母恩情你一辈子也还不清!

祝福问候

1、佛陀对阿难说:既然你们要知道这部经的名字,那我就把它命名为《父母恩重难报经》,此后你们一听到这部经的名字,就要好好奉持,而且要很恭敬地依照这部经的方法去实行孝道。你们要感念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,以及父亲用心教养我们的恩德,以后听到这部经的名字,就要懂得知恩报恩。

2、佛陀在世时,社会的生活条件不比现在。当初佛陀讲经的场地常常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中,不论有多少人,只要有树荫的地方,大众围坐在一起,佛就开始说法了。

3、我们应该要有得一善法而拳拳服膺的心念,应该学习古修行者誓不违于如来圣教的精神。

4、我等从今,尽未来际,宁碎此身,犹如微尘,经百千劫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在座的弟子们各自发愿:我们听佛陀说法之后,每个人都深受感动,因此,从今天开始到未来永远永远的时间,即使每生每世都粉身碎骨,遭受再多的苦难或身心的痛苦,也绝对不违背如来的教法。

5、(不违圣教信受奉行)各发愿言:我等从今,尽未来际,宁碎此身,犹如微尘,经百千劫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;宁以铁钩拔出其舌,长有由旬,铁犁耕之,血流成河,经百千劫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;宁以百千刀轮,于自身中,自由出入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;宁以铁网周匝缠身,经百千劫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;宁以到碓斩碎其身,百千万段,皮肉筋骨悉皆零落,经百千劫,终不违于如来圣教。

6、以出世的精神,做入世的事业,这是佛陀生生世世不舍娑婆,不断倒驾慈航来人间的目的,所以称佛陀为娑婆教主。大家不要以为只有两千多年前的悉达多太子成圣成佛而已,其实在这之前,佛已经在人间来回无数劫了。

父母恩情重难报备父母恩情你一辈子也还不清!

父母恩情重难报备父母恩情你一辈子也还不清!

7、佛陀到八十岁示灭,就是要向大家宣告佛和大家一样都是平常人,同样是父母所生的身体,同样必须依赖社会人群生活,只不过思想和看法跟一般人不同。一般人的思想,只是注意自己家庭中的几个成员而已,只放在父母。子女。家庭。名利

8、其实修行并不困难,难的是不肯痛下决心戒除习气,以为今天错了,明天不要错就好,明天犯错了,后天不犯就好日复一日,永远还有犯错的时候,所以凡夫永远都没办法成圣成贤。

9、有些人会感觉自己好像运气特别差,做事时常遇到许多障碍,其实这些障碍都是自找的一个人如果在过去生中曾造口业,今世所听的杂音就会很多;在今生如果不小心说了不好听的话,也会惹来很多的是非。

10、尽未来际,宁碎此身,犹如微尘,经百千劫这样长久的时间。这样坚决的志愿,绝对不会半途而废。

11、博士买了一只驴子,竟然写了三大张的内容。卖主不识字,把这些内容拿去请一位商人看,商人看了,发现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我付给你多少钱。你的驴子我牵回去等字句,尽是写些卖主为什么要卖,博士为什么需要买之类的文字。

12、希望大家以《父母恩重难报经》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教法,如此就能人圆。事圆。理也圆,皆大欢喜!

父母恩情重难报备父母恩情你一辈子也还不清!

父母恩情重难报备父母恩情你一辈子也还不清!

13、他们一上场,刹帝利就向婆罗门低声说:请你稍微礼让我一些,如果我胜利了,我会重金报答你。婆罗门认为礼让一些也没有什么关系,何况又有重金要礼谢。因此正当打斗到最紧要关头时,婆罗门真的礼让一些,因此两人打成平手,都获得了国王的奖赏。

14、宁以铁钩,拔出其舌,长有由旬,铁犁耕之,血流成河,经百千劫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发愿修行者,应该修身。口。意三业以报父母恩。

15、誓是表示立愿的意思,而且是很坚定的志愿,并不是嘴巴说说而已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立誓:我坐在这里,如果无法体悟宇宙真理,决不离开此树下。

16、舍利弗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,他不因看佛露出笑容就放下心来,他知道佛陀的笑容只是在安慰弟子,其实他的腰背还是疼痛不堪的。舍利弗因此问佛陀说:佛陀啊!您是大觉者,您应该具有超越一切苦痛的能力,为什么还会受这种身痛的业呢?

17、学佛并不是要钻入经藏,遗世而独立,重要的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地奉行,每个人听了教法之后,要发愿即使粉身碎骨,也要生生世世奉行,绝对不违背佛陀的教法。否则,佛菩萨即使再慈悲,哭干了眼泪,对众生还是无可奈何啊!

18、宁以百千刀轮,于自身中,自由出入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。不只是舌头,即使在我身上,用千百支刀组成的刀轮辗转穿插,虽然身心遭受的痛苦万般难耐,也不敢违背佛陀教育,仍会时时对父母保持应有的恭敬形态。

父母恩情重难报备父母恩情你一辈子也还不清!

父母恩情重难报备父母恩情你一辈子也还不清!

19、《法华经》中,曾提到不要轻易赞叹别人的好,也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的过错。为什么不要轻易赞叹别人的好呢?

20、当第二回合要开赛前,刹帝利又要求婆罗门让他,婆罗门也答应了,因此由刹帝利获胜。

21、有时候随意赞叹别人也会发生问题,因为不知道对方到底对不对,有没有这么好,万一误导别人盲从也不好。

22、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何况是听经说法呢?话已说完,听的人又已明白,当然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向佛陀顶礼,而后退席。

23、佛陀开示完毕,在座的弟子将内心的感动化为最诚恳的忏悔,立愿永不违背如来圣教,所以阿难站起来请问佛陀说:佛陀啊!这部经典要称为什么经呢?我们要如何把这部经的精神流传下去?又要如何来奉持这部经呢?

24、佛陀提及他过去生中与提婆达多的过节,也只不过是要告诉弟子们,他虽已开悟证果,但因过去的无明,造成今生的业报现前。过去生中既然已造了业,今日他也只有欢喜受报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