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语佛心的经典短语(那么我们不要指望不劳而获…)

个性签名

1、(佛心禅语)千百年来,多少寺院僧人早晚功课,念四弘誓愿文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”这四种发愿,就是为了让修行之人不再受七情六欲的烦恼。

2、(佛心禅语)为了正义的事业,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。视死如归的人,把浩然正气还给大自然,留一个纯洁高尚的美名还给天地,是英雄的胸襟,自然能够赢得别人的敬仰。

3、(佛心禅语)低处修心,高处成事所谓的智慧,并不是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让自己飘飘其然,而是来到低处以一颗谦卑的心去仰视芸芸众生。只有在低处修心,才能在高处成事。

4、人的聚散离合,都是基于种种因缘关系,有因必有果,“因”既有内因,又有外因,还有不可抗拒的“无常”,事情的发展不会总是按照我们的主观想象进行,沟沟坎坎不可避免,大多数时候,万事如意只是一个美好的心愿罢了。

5、(佛语心经)如果不付出则不会有任何的结果,那么我们不要指望不劳而获,而应该相信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,相信“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”,通过实际行动去追求我们所需要的结果。

6、在许多人的心中,佛是至高无上。无所不能的,他拥有常人望尘莫及的智慧,总能轻而易举地看透一切,他不食人间烟火。不为尘世所扰。对于凡人,所能做的就只有叩首膜拜。然而事实上,这种想法是不对的。

7、远远地欣赏,是一种淡然,是一种超越了贪婪和得失的透彻。远远的欣赏,是一种洒脱,是对属于自己的美丽的一份珍重,给不属于自己和将离开的美丽一个微笑,一声祝福,挥挥手不带走一丝云彩。

8、我常常感觉自己就像一台电脑,所有的程序都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提前设置,总是在既定的路径上被动运行。这不是我所期待的人生,我试图用一种错乱来稍稍改变一下生命轨迹。

9、观察一个人,若看他经常衣着朴素。整齐,并常保持身体的洁净,就可以断定他的人生是踏实的。反之,若经常变换服装款式,并以此炫耀自豪,此人一定极为虚荣,内心的欲望永无止境。

10、凡人犯戒有五衰耗,何谓为五?一者求财所愿不遂,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,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,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,五者身坏命终当人地狱。《长阿含经》卷二,《游行经》

11、有的人布施,是为了积德,以期万事顺利;还有的人布施,是为了给自己造福,为心灵找到安慰的居所。我们应当相信,每个人活着,心灵都要有所依托,否则人生将索然无味。

12、如果我们能够通达无我的真理,就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生命,不再盲目地执着于身内或身外之物,对每种想法的产生,都能清清楚楚;对每种情绪的出现,都能明明白白,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做它们的奴隶。

禅语佛心的经典短语

禅语佛心的经典短语

13、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跟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就认为他是错的,有此认识,就不会时时想到要论出一个是非曲直——世上很多事情并无是非,根本没有分辨是非的必要。

14、(佛心禅语)佛说:“祸福已至,一切随缘。”当面对灾难时,要用主动。平静的心态对待,因为这种态度本身就有逢凶化吉的作用。当收获喜悦时,要保持淡然的心态,因为欢呼收割之前,必须流汗播种。

15、(佛家经典禅语)境界产生的外在条件本来是没有美丑的,所谓美丑都是起源于人心的,心如果不强加给外物以美或丑的名称,那么虚妄不实的(

16、(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)天子让你做官,给你发俸禄。有吃有喝你还不知足,还动手贪污钱财。总是怀着一颗盗贼的心,总是张着一张像饿狼一样的大嘴。直至有一天枷锁忽然上身,脑袋瓜落地。

17、造成投生的是爱欲,它伴随着喜与贪同时生起,四处追求爱乐,也就是:欲爱。有爱。非有爱。在世间有可喜与可喜之物的任何地方,爱欲就在那里生起,在那里建立。南传《大念处经》

18、有些好逸恶劳的人,成天闲荡,无所事事,像孤魂野鬼一样,不知道在哪里安定身心;似逐水浮萍一般,不知道将飘向何方。这不仅仅是个人生命的不幸,更是社会资源的损失。

19、虽知诸佛国土皆如虚空,而常乐庄严一切佛刹;虽恒观察无人无我,而教化众生无有疲厌。虽已成就一切智智,而修菩萨行无有休息。虽知诸佛不可言说,而转令众欢喜。《华严经》卷五十六,离世间品

20、只为了顺应众人好逸恶劳的习性——人人不爱忙碌,大家皆喜欢悠闲。贪图享受,若较忙碌便觉得辛苦,所

21、欲入一行三昧,应处空闲,舍诸乱意,不取相貌,系心一佛,专称名字,随佛方所,端身正向。能于一佛,念念相续,即是念中能见过去。未来。现在诸佛。……如是人一行三昧者,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。《文殊说般若经》

22、生活的禅法是与命运一起进行,从困惑迷茫中突围,因为心头的执着与分别,我们不回避与逃避任何痛苦,保持一颗平常心来观察自己,观察环境。平心静气的去迎接那些违缘。协调好生活中的得失与荣辱,看破才自在。

23、轻躁难持,唯欲是从,制意为善,自调则宁。意微难见,随欲而行,慧常自护,能守即安。是意自造,非父母为,可勉向正,为福勿回。藏六如龟,防意如城,慧与魔战,胜则无患。《法句经》卷上,心意品

24、我创办“慈济功德会”。修学佛法,一生中奉行的道理无他,唯有“为佛教。为众生”,这就是我体悟的真理,我一生都沐浴在这“为佛教。为众生”的真理中。所以,我们只要得一善而拳拳服膺,就能真正体悟道理。

禅语佛心的经典短语

禅语佛心的经典短语

25、信佛者必须学佛,学佛必须效法菩萨精神,“菩萨心中没有自我成就的企图,只有成全众生的悲愿”,所以菩萨能够承担起人生百味,在人需要的时候适时地出现,救苍生于水火之中。

26、有举世不知而我独知之识见,始能有举世不为而我独为之志气;有举世不为而我独为之志气,始能有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;有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,始能有举世不见知而不悔之胸襟。(当代)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
27、诸天具足无量福德。神足。天耳。天眼,具他心智,遥能见闻,虽近于人,人不能见。若我作恶,如是等天当见闻知,若是天等了了见我,我当云何不生惭愧,故作罪耶!《优婆塞戒经》卷六,尸波罗密品

28、在眉角涔意着一枚盈烁,你不必在意它凝结的思绪。悲与喜皆可以泣零,均缘于心生感动。感动,是一枚柔软,而柔软到骨心,便是慈悲。佛法无边,禅意无际,可以会意于一花一草,一山一石,一溪一泉,包括一暖一寒。

29、当我们将手中的鲜花送与别人时,自己已经闻到了鲜花的芳香;而当我们要把泥巴甩向其他人的时候,自己的手已经被污泥染脏。不嗔怒不暴躁,不患得患失,不受尘俗牵挂,超然洒脱,才能达到高深的修持境界,获得真正的智慧。

30、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,众善奉行便成佛。时时心存善念,自然能够积累福报,这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。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。一个人只有心存善念,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。

31、(佛心禅语)无论任何学问,任何法则,倘使脱离了人生,它就不再有任何意义。虽然安详是禅的生命。是法的现证,但它也是人生的最高生活艺术。——耕云先生

32、(竹林夕阳下,一道道穿林的斜阳光柱,映照在他颀长清瘦的身体上,他俊眼微闭,须眉微张,挺鼻轻嗅,唇角轻扬,又若在思量什么。刻他安静的仿佛与自然荣为了一体,就如一幅淡青浅赭的写意画。

33、无相,是“即有即空,即有相而知是空相”,也就是在用身体接触。用心灵感知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同时就已经知道生命无常。我法皆空,一切都是暂时的假象,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。

34、人们对学历的理解过于狭窄,以为在某个教育机构拿到某个层次的毕业证书才叫学历,殊不知,只要一个人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,他的学习过程才是含金量最高的“学历”。

35、(佛心禅语)弥勒菩萨在《宝性论》当中说过,佛教的真理具备八种功德:不可思议;无二;无念;清净;光明;对治;灭谛;道谛。

36、不管是人间还是天堂,都不能满足我们难填的欲壑和过分的奢望。能够尽量使自己豁达些,不因任何琐事而烦恼,就会使我们心境恬适,安之若素,使我们周围荡漾着神圣的和谐之声。这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谛。

禅语佛心的经典短语

禅语佛心的经典短语

37、果报有正报和依报。“依报”是众生业力相同,共同生长在同一种族和国家;“正报”是依个人业力而定,生长于各个不同家庭环境,形成贫与富。美与丑。智与愚种种差别的形态。

38、于过去无忧,未来不欣乐,现在随所得,正智系念持,饭食系念故,颜色常鲜泽。未来心驰想,过去追忧悔,愚痴火自煎,如雹断生草。《杂阿含经》卷三十六,第995经

39、所谓职业,是为生活而工作,是被动的办事;办公时间按一般上下班打卡,能不迟到早退,公务就算完成。而志业则是没有上班时间,更没有下班时刻,虽然不需打卡,却是分秒善尽义务,一切都出于自愿。

40、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,还要用心。失去欣赏能力的人是可悲的,他的心已经变得衰老。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宽阔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赏他人,义是如何欣赏的。

41、(佛语禅心)人与人之间在本质上应该是完全平等的,社会地位方面的贵贱之别是社会不平等的表现。所谓高贵的人,会有卑劣的恶行;所谓卑贱的人,会有高尚的善举;这说明了社会地位的贵贱之分是没有道理的。不足取的。

42、(学做圣人)来人间而不迷失人性,能做人榜样的人,就是圣人。贤人。世间人可分为三种——圣贤。凡夫。衣冠之人。有觉悟的智慧,具足良知良能,领导人间。教育人群。净化人心者,是圣贤。

43、诱惑是人生路上的蝴蝶,很多人都被它美丽的翅膀迷住了双眼,从而误人歧途,忘记了自己的路。所以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,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,守住自己的底线,不能丧失了原则和立场,更不能让欲望无限制地膨胀。

44、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在学禅,但学禅不只是为了开悟,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解脱。试问为什么要“破执”?为什么要“开悟”?因为人有一些与生俱来的人生困惑,唯有通过“悟”解决了这些困惑,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。

45、唯以般若为导,净土为归。若无般若,则成迷信,只是附法外道,煮砂终难作饭。若不以净土为归,则于现世,决定难出轮回,再出头来,不知何年何劫。故愚呕心沥血,以此为劝也。(当代)黄念祖《谷响集》

46、(佛心禅语)表面看来,“高”似乎意味着进取,“低”则意味着退步。然而在很多情况下,退步只不过是一种低调的积蓄,是另一种方式的前进,因此“低”最终也能转化成“高”。

47、(佛心禅语)人们的一切善恶言行,都是由心生起。心既然能导致一个人的一切行为,那么,“若能伏心,则伏众法”。要想防止做恶业,就必须“当好制心”,应当好好地制伏我们的心。

48、因为,每个人都知道,你根本不可能凭懊恼一下子就消除懊恼。解脱烦恼的。再加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,所以应该做的是尽量少把精力用在对过去发生的事的反思中,放下,就可以轻松,就能继续前行。

禅语佛心的经典短语

禅语佛心的经典短语

49、一切智体,……当于心求,从心而生。乃至此心同虚空相,此虚空性即心性故。如其心性,即菩提性;如菩提性,即陀罗尼性。是故此心虚空。菩提。陀罗尼性,无二无分,无别无断。《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》卷十

50、不在意,也是一种豁达。大度与宽容。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没有宽广胸怀和气度,是很容易流于琐屑与平庸的。而当你实现了豁达与宽容,自然会产生轻松与幽默,从而洋溢出一种性格的魅力。

51、(佛心禅语)三宝加持的阳光下成长的我,由于获得恩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,坚定地认知心中本来具足爱心的明灯和智慧的光明,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,也不畏轮回的黑暗。

52、(经典禅语悟道)佛家云:如果真心帮助,不挟带任何杂念的布施,就是真布施;不怕将来没有回报的布施,就是真布施;不对受施人存任何轻视之心的布施,就是真布施。

53、在平凡清淡中过着安详而有意义的人生,因为没有患得之心,相对的便没有患失之苦。反之一味追求欲爱,得不到满足,就会沉溺于忧愁惶恐之中;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,就容易丧失自信,怯懦逃避。

54、所学所言皆是心意识使然,倘若无学无闻,一物不为而闲坐,亦是有所为也。学而得之,不学而避之,皆是相上文章,若要直探心源,却又不在他途,就在不离为与不为处。

55、(佛心禅语)眼声耳色不思议,百草颠头受用时。表里洞然无一事,端能保护腊人儿。好日我同,遇缘即照。法随法行,法幢随处建立。——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》

56、佛三反告大众: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,无明本际性本解脱,于十方求了不能得,根本无故,所因枝叶皆悉解脱。无明解脱故,乃至老死皆得解脱。以是因练,我今安住常灭寂光,名大涅槃。《大般涅槃经后分》,应尽还源品

57、(佛心禅语)虚名就是有名无实,意指只要其名而不论其实。虚名不是福而是祸,历史上,宋襄公为虚名而祸国,慈禧太后为虚名而殃国;现实中,一些人为虚名投机钻营,损人利己,一些人为虚名累坏己身,执迷不悟。

58、(佛心禅语)忏悔,是修行中不可少的方法;忏悔,也是生活中每个人必要的行为。有了忏悔,我们才能免除做错事之后心中所产生的罪恶感;有了忏悔,做错。犯罪的人才能够改过向新,不至于长此堕落下去。

59、(佛心禅语)什么是真幸福?内心安适,仰俯无愧,从一天到一年,从一年到一生,都能够仰俯无愧,心安理得,活得很踏实,秒秒感受安详,活在至真。至善。至美当中,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。——耕云先生

60、(佛心禅语)知足是控制感官疯狂倾向的唯一办法,我们不应做我们感官的奴隶;相反我们必须做感官的主人。到那时候,我们就能了解生活的真正目的非常简单:寻求永恒的幸福。——《法露缘》杂志